欧盟国家前政要:任何时候都可以相信中国领导人,中欧必须要走到一起

2021-12-05 10:31:23

建筑材料信息价查询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赵觉珵】过去几年中,中欧关系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中国在2020年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但在经贸领域的繁荣合作下,中欧投资协定却被欧洲议会搁置,中国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级,涉及多个领域的阻碍出现在北京与布鲁塞尔之间。在2021从都国际论坛前夕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采访时,多名欧盟国家前政要均呼吁,中欧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尽管过程会出现曲折,但加强地区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

提及中欧之间出现的问题,拉脱维亚前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在采访中表示,基于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欧盟与中国之间产生不同观点是正常情况,“每当谈起中国,我会和人们说,你应该了解汉字是怎么书写的,因为其中反映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与欧洲人是不同的。”扎特莱尔斯说,欧盟和中国是必须要走到一起的,尽管这不会一帆风顺,免不了起起落落。

近期中欧关系正在经历波折。上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声明称,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近日,立陶宛、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的数名国会议员还窜访台湾,参加在台北举办一场会议。

扎特莱尔斯强调,欧洲不是只有一位领导者,还有各国的议会和欧洲议会,它们反映了整个欧盟社会的复杂声音,其中一些人可能持有非常不同的观点。但像欧盟委员会主席这样的高级领导人,他们对待台湾问题等敏感问题时是非常谨慎的。

近期同样接受采访的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也提到了欧盟体系的复杂性。图尔克说,始终有人对中国持怀疑态度,但也有人对中国充满热情,这种分歧近来变得更为明显。“我的看法是,必须从整体上看待中国。”图尔克说,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但在西方,这些情况并不总是得到充分理解,一些人在看待2019年在香港出现的“修例风波”等事件时,就误认为它们可以概括中国的全貌。

“但像我这样的观察者,并且曾以不同身份与中国决策层接触过,会认为任何时候都可以相信中国领导人的话。”图尔克表示,当中国领导人说将实现何种目标时,他们可以确定结果会达到所承诺的水平,而这种政治品质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在2021从都国际论坛前夕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联合采访的多名欧盟国家前政要均一致认为,合作依然是欧中关系未来的主流。拉脱维亚前总统、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共同主席、世界领袖联盟前主席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认为,越来越多的欧盟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并且得出共识,即应该将中国看作世界舞台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

“欧盟真的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互惠关系,并且不愿我们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看到的那种敌意出现”。弗赖贝加强调,整个欧洲都不想卷入这种对抗,也不希望选边站。弗赖贝加认为,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共赢合作的立场正是欧洲人想要的。

图尔克认为,目前前进的道路应当是建立高层政治对话,以弄清未来各国的计划。不过,由于德国新政府还正在组建,法国也将于明年上半年举行总统选举,这一过程可能会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图尔克希望当下的这种僵局不会持续太久,他对欧中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依然持乐观态度。“中国和欧盟在某种程度上相互需要,他们会找到前进的道路”,图尔克说,世界应该从中欧加强合作中受益。

2021从都国际论坛将于12月5日至6日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多边主义2.0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合作”为主题,来自30多个国家的160多位政界、学界和商界等领域的嘉宾将以线上线下方式出席论坛,其中包括扎特莱尔斯、弗赖贝加、图尔克等30位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60位友好人士亲属、知名专家学者,近20位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等。

相关新闻

美欧对话发布联合新闻稿在多方面抹黑攻击中国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与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2日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美欧中国议题对话”并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国在南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的活动表达了所谓“强烈担忧”。

不过,虽然美国务院声称这显示出美欧联合应对中国的“力量”,但会前美方高调吹风与欧方保持低调的对比,暴露出双方的“温度差”。

美欧会后发布联合声明

这是今年以来美欧就中国问题第二次举行高层会晤。美国官员此前声称,“与美国单独施加的压力相比,中国将更难以忽视美国和欧盟的力量结合”。

会后,美欧发布联合声明。声明中称,双方先回顾了自5月举行首次高层会晤后成立的6个工作小组的工作成果,“重申美国和欧盟各自与中国的关系要从多方面考虑,强调美国与欧洲在投资和发展经济、尽可能与中国展开合作并负责任地管理与中国的竞争和系统性对抗的重要性”。

声明显示,舍曼和萨尼诺2日讨论了“中国越来越多令人担心的行为,包括违反国际法以及与美国与欧盟共同价值观与利益相悖的行为”。二人谈及中国新疆、西藏、香港等一系列中国内政事务,并表示“双方有兴趣就中国人权问题展开包括多边论坛在内的交流与合作”。他们还对中国在南海、东海以及台湾海峡的活动表达了“强烈担忧”,认为这对美欧的安全和繁荣有“直接影响”。

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与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

此外,双方还谈到保护和建设经济与技术弹性、丰富和加强供应链以及解决“经济胁迫”问题,并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关键基础设施与敏感技术等。

舍曼和萨尼诺承认对华外交的重要性,双方听取了最近彼此与中国政府官员举行的高级别会议汇报,强调“以结果为导向”解决诸如气候危机、卫生安全以及人口贩卖与贩毒等重要的跨国问题。美国国会山网站称,在“美欧中国议题对话”之后,舍曼与萨尼诺紧接着将在3日就印太地区议题举行高级别磋商。下一次美欧高层会晤预计将于明年年中举行。

美国官员声称,本次对话的声明将“反映美国和欧盟看待中国的观点日益趋同。这也表明,在与中国竞争之际,我们重建联盟和伙伴关系的方法是有效的”。在举行会晤前,美国国务院还专门就此事召开北京简报会,透露要点。不过,与美国大张旗鼓地为此次会议吹风造势不同,《环球时报》记者2日和3日查阅各大欧洲媒体网站并搜索关键词,发现欧洲关注这一话题的媒体并不多,相关官员更是保持低调。

“中国、美国和欧盟都是国际主要力量,三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不应该进行零和博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日表明中方态度。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后,两国关系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美方没有放弃搞“小圈子”以及不断挑衅的做法。

跨大西洋“趋同”有多“强有力”?

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的“盟友外交”下,欧洲的对华政策正在向美国靠拢。

德国新闻电视台2日称,德国候任外长贝尔伯克说,将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并与美国合作,在欧盟内统一对华立场。而在默克尔执政期间,欧盟的对华政策以经济合作为主导。1日,欧盟委员会还正式公布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未来将投入高达3000亿欧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方欢迎一切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发展的倡议。”汪文斌2日表示,中方同时认为,不同相关倡议之间不应是相互替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提倡兼容并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他说:“中欧双方在互联互通大方向上有着诸多共识,完全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美国《外交学者》评论称,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然而,这种跨大西洋的“趋同”,可能更多地与对华关系的语言有关,在实质问题上共识却较少。说实话,跨大西洋的纽带已今非昔比。在特朗普时代,它已经被伤筋动骨,拜登还没能完全恢复它。美军从阿富汗撤退时,欧洲人感到他们被美国搞得措手不及。“奥库斯”协议令法国愤怒,拜登和马克龙的争吵不会在一夜之间被遗忘。

更重要的是,美国两党一致同意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但欧盟在这方面要分裂得多。时间会告诉我们,美欧对中国的态度“趋同”到底有多深,以及这两个跨大西洋伙伴是否更多地是在谈论,而不是共同行动。

美给美中沟通管道“添堵”

2日,另一条有关中美之间的消息引起媒体关注。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刊发独家报道称,在上个月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后,两军已经开始讨论军方高层举行会晤的可能性。报道说,对话的形式和细节尚未敲定,双方正考虑于明年1月初举行电话或视频会晤,“因为都认为战略稳定是首要任务”。

《南华早报》称,中美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紧张上升以及高超音速武器军备竞赛加剧的背景下,准备举行军方高层会晤的。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军控可能是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但中国已明确不会在双边基础上与美国讨论军控问题。

中方没有发布任何有关中美军方高层会谈的消息。目前,美方也没有对上述报道作出回应。在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后,中国国防部曾就“对发展中美两军关系有何期许”表态说,中方重视发展两军关系,愿与美方保持交流合作。但中方对发展两军关系是有原则的,那就是中方的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中方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美方不应抱有任何幻想。

一名军事专家2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美之间都有沟通交流的需求,尤其是两军进行风险管控,相比较而言美方需求更为急迫。中方认为,美方不能一方面要和中方谈合作,另一方面又进行挑衅。可以看到,在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后,美方仍搞了不少小动作,这些挑衅行为会干扰两军高层会晤计划。

就在当地时间1日,美国女陆军部长沃姆斯一边说“美中打开沟通渠道非常重要”“我们不寻求第二次冷战”,一面声称最好的策略是“确保美国的威慑力足够强大”。

当天在华盛顿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线上活动中,她称美军正寻求扩大在东南亚的通道和基地部署以遏制中国。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全球安全研究所所长斯米尔诺夫的话说,沃姆斯的言论充满挑衅,美国似乎在试探中国对美在周边逾越红线的反应。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卓华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近两年中美在现实层面的危机管控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因为美方将中美关系置于“竞争”的认知下,将危机管控当作危机触发后的救急行为,既没有认识到危机管控的关键在于预防危机,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观念可能导致危机螺旋式上升乃至失控。而且,美方将危机管控议程与双边关系原则截然分离,中方则认为相互尊重是管控分歧的首要原则。比如美方在涉台问题上不断挑衅的做法,就严重制约了中美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塘沽百事通版权所有